2022年石化行業投資策略:低估值龍頭開拓成長機遇
發布時間:2023.01.04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
供需矛盾加大,2022年油價中樞下移。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下的原油需求預期并不樂觀,據IEA預計到2022年末全球原油需求量僅能回到疫情前水平。而供給端OPEC+則維持既定增產路線,我們預計在2022年9月較2022年初增產520萬桶/日,EIA預計美國在2022全年增產77萬桶/日,此外美國何時解除對伊朗制裁將給2022年原油供給端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一旦伊朗100-150萬桶/日原油重新進入市場,全球供給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因此我們認為,2022年全球原油供需基本面將由緊缺轉向寬松、去庫轉向累庫,國際油價上行動力不足,中樞存在下行風險。
石化龍頭搶占先機,積極抓住新材料機遇。在“十四五”石油化工行業規劃、雙碳目標等政策指導下,石化行業結構整合與轉型升級大方向不變,能源轉型替代步伐加快,具備全流程產業鏈、規模效應、原料油高利用率、多元化產品等優勢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頭部效應凸顯,且降油增化、原料輕質化、自產能源清潔化等成為未來大煉化的主要發展方向。新能源方面,太陽能光伏生產原料EVA需求發展空間廣闊;新材料方面,隨著大煉化投產逐步壓縮石化大宗商品利潤空間,提前布局精細化工品成為企業盈利突破口,主要包括煉化產業鏈下游的高端聚烯烴發展和輕烴產業鏈的下游深加工領域。
海運費壓制出口有望緩解,長絲需求邊際改善。2020下半年至2021上半年,得益于優秀的疫情管控,中國在全球紡服供應鏈中地位突出,對外出口強勁連續多月正增長,引發全球海運緊張。進入2021年下半年,海運價格過快上漲、海外疫情出現反復、秋季限電限產政策等多種因素疊加,削弱了中國紡服出口動力,但自10月以來,美國港口堵港困境出現疏解預期,全球海運費開始回落?紤]2022年我國防控預期更加穩定,疫情對海運費的影響預期逐步降低,我們認為,2021年紡服出口較疫情前仍有恢復空間,海運費緩解將有利于紡服企業獲取并落實出口新訂單,拉動長絲需求邊際改善。
2023年后油價中樞抬升,油氣上游板塊投資機會來臨。我們將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全球GDP增速定義為“全球原油需求/GDP彈性系數”,鑒于2022年后全球原油需求將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以及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石油比例將逐步下降,我們預計2023-2026年原油需求/GDP彈性系數將逐步回落至0.4-0.5,對應每年原油需求增量約150萬桶/日左右?紤]全球原油長期資本開支不足,OPEC+國家剩余產能瀕臨耗盡,傳統油氣資產開發生產周期較長,美國拜登政府對頁巖油支持力度有限,我們認為,2023年往后全球原油供給彈性將下降。綜合供需預測,2023年往后全球有望處于緊平衡甚至局部時間大幅去庫存階段,2023年后油價中樞有望回到75美元/桶以上。鑒于2023年油價中樞抬升的預期,且三桶油致力于能源安全加大資本開支投入,油氣產量提速,我們認為,2022年下半年可以關注油氣開采上游板塊的投資機會
投資主線:1、2021年大煉化龍頭業績亮眼,但在雙碳等政策下市場擔心成長性受限,估值普遍回到10倍以下,處于歷史估值底部。在“十四五”和“碳中和”的推動下,石化產業將經歷供給側改革,“降油增化”、“進口替代”和“新能源新材料”是三大主要路線,包括精細化工、高端化烯烴和輕烴裂解等是未來石化格局演進的重要方向,我們看好低估值龍頭企業積極開拓新機遇,打開成長空間。相關上市公司:榮盛石化、恒力石化、東方盛虹、恒逸石化、華錦股份、上海石化、衛星化學、東華能源。2、考慮2022年我國防控預期更加穩定,疫情對海運費的影響預期逐步降低,我們認為,2021年紡服出口較疫情前仍有恢復空間,海運費緩解將有利于紡服企業獲取并落實出口新訂單,拉動長絲需求邊際改善。相關上市公司:桐昆股份、新鳳鳴。3、為降低中國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國家大力推進能源安全和增儲上產。在七年行動計劃的推動下,三桶油勘探工作量和油氣生產量進一步增加。鑒于2023年油價中樞抬升的預期,且三桶油致力于能源安全加大資本開支投入,油氣產量提速,我們認為,2022年下半年可以關注油氣開采上游板塊的投資機會。相關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中海油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
風險因素:油價大幅波動的風險;煉油產能嚴重過剩的風險;國內外疫情反復的風險;“碳中和”政策對石化行業大幅加碼的風險;經濟復蘇和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的風險;石化項目規劃建設進度不及預期。